close

3012

請問3012廣輝?

即將除權.股價卻一直下跌.請問現在可以買嗎?
剛好昨天我才在網路上看到除權息的相關文章

覺得不錯

值得參考

所以與你分享囉~參加除權息 注意3點不漏【大紀元5月23日訊】自由時報記者李錦奇╱專題報導 除權除息旺季到

又是投資人每年一大煩惱

到底該不該抱股參加除權除息?或棄權先賣股票

等到除權除息後再回補買進?專家一致建議

千萬不要貪圖股票或現金股利

要看的是股票除權除息後

股價能不能上漲

如果判斷能漲(稱為填權填息 )

就可考慮抱股參加除權息

但相對地若研判股價除權除息後

上漲機率不高

甚至會一路下跌(稱為貼權貼息 )

則要考慮先賣後買

反倒更划算。

富邦投信說

一般公司每天股價漲跌7%

遠遠高於除權除息金額

舉例來說

A公司股價50元

每天漲停、跌停價差各達3.5元

如果配1元現金股利

卻跌停-3.5元

參加除息的股東

反倒虧本2.5元

一味貪圖除權息

豈不本末倒置?首先看產業、公司基本面

群益投信馬拉松基金經理人董士德指出

法人會先研判該公司所屬的整體產業趨勢對不對

如果是明星產業

未來具有成長前景的

填權填息機率相對較高;其次

要看個別公司成長趨勢是不是穩定?今年、明年能不能繼續賺錢?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填權填息機率相對較高

比較值得考慮參加除權除息

相反地

明明產業趨勢已經走弱

就不該參加這類公司除權息。

至於員工分紅也應列入參考

例如這些年來電子股員工高分紅配股

往往遭到批評

質疑有「厚員工、薄股東」之嫌

原因是員工分紅配股

都從公司盈餘而來

員工分得越多

相對地股東權益越少

這種影響性

在除權除息交易日

最容易明顯看出。

法人舉例說

A公司除權交易參考價

假設以股東配股率計算

原本應是90.9元

最後卻是87元

其中3.9元不是憑空消失

而是員工分紅配股領走了

3.9元為87元的4.48%

換言之

參加除權等於要負擔員工分紅的4.48%

除權後股價必須先上漲4.48%才能回本

再往上漲才開始享受填權。

還有可扣抵稅額部份

摩根富林明JF亞太高息平衡基金經理人吳孟紜指出

實施兩稅合一制後

公司繳納的營利事業所得稅

股東可用來扣抵綜所稅

換言之

如果參加高扣抵稅額公司除權息

將有機會享受退稅

一舉兩得。

例如呂先生年收入90萬元

應繳13%所得稅

如果參加A公司除息

領到1萬元現金股利

A公司可扣抵稅額比率是37.9%

反倒可退稅2490元〔10000元股利乘以(37.9%減13% )〕;相對地

如果他的個人綜合所得稅率高達40%

參加A股票除息後

反倒要多繳稅210元〔10000元股利乘以(40%減37.9% )〕。

除權息 公司發紅利記者李錦奇╱專題報導所謂除權除息

簡單地說就是發行公司發紅利給股東

如果是發股票就稱為除權

發現金稱為除息。

例如發行公司決定配發1元股票股利

代表每張股票會配發100股

假設投資人原先持有1張1000股

參加除權後

會增加到1.1張(1100股 );如果是決定配發1元現金股利

代表每張股票會配發1000元現金

如果投資人參加除息

手中股票不會增加

但會領到1000元的現金股利。

至於發行公司選定一個日子稱為除權(或除息 )交易日

或是除權除息交易日(即同一天除權又除息 )

只要在前一天買進

都可以參加除權或除息

因此前一天通常被稱為最後買進日。

但發行公司發出紅利

代表公司資產減少

當然股價也得向下調整

需以最後買進日的收盤價為基準

扣除紅利後

作為除權除息交易日的平盤價格

稱為除權除息參考價。

舉例來說

如果A股票配發1元股票股利

最後買進日股價為100元

那麼除權交易日的平盤參考價

約是90.9元(100除以1.1 )

而不再是原來的100元當平盤價;除息參考價的計算更簡單

直接以100元減1元

等於99元。

細心的投資人應該不難發現

參加除權除息

其實領的都是自己的錢

因為除權後

擁有的股數雖然增加

但相對地

股價也因此降低

一來一往

實際擁有的價值根本不變;除息也是一樣

雖多領到現金紅利

但手中擁有的股價下跌

並不是天外飛來一筆橫財。

「填權息 不一定要拚100%」記者李錦奇╱專訪「填權填息的目標

因人而異

但一定要考量風險

現在銀行定存年利率大約1.5%至1.6%

債券型基金每年不到2%

如果填權填息報酬率能比上述好

投資人應該見好就收

不見得要拚100%填權填息」

這是群益投信馬拉松基金經理人董士德(見圖

記者李錦奇攝 )給投資人的建議。

董士德表示

除權除息其實都是拿自己的錢

要不要參加

跟買股票的道理一樣

最重要是看股價還會不會漲

第一關鍵是整體產業趨勢對不對?個別公司成長趨勢是不是穩定?如果答案是肯定的

值得考慮參加除權除息

如果產業趨勢已走弱

就不該參加除權息

一旦股價往下跌就反倒吃虧。

董士德認為

整體股市的多空表現反而比較次要

理由是縱然處在空頭市場

還是有公司會漲

多頭市場還是有公司會跌

因此

不需特別在意

況且一般人不容易判斷現處於多頭或空頭

不如回歸產業基本面較保險。

對於可扣抵稅額等部份

董士德認同應列入考量

但不能放在第一順位

要放在第二順位

順序不能顛倒

不能本末倒置;員工分紅配股則不能太離譜

大把大把地分紅

連董監事也大領分紅

在公司趨勢好的時候

大家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趨勢不好時

會比較嚴苛

投資人自有考量

如果不見得是長期股東

可以先忽略這部份。

董士德強調

以前除權除息題材

容易激起市場搶股票的風潮

但現在市場沒那麼盲目

如果基本面不對

也不會因為除權除息而漲

投資人更不需要衝著配股而去搶短。

(http://www.dajiyuan.com)5/23/2005 9:18:23 AM 參考資料 yahoo搜尋
如果想賺錢.....暫時不要.....
連續兩天的跌停已經讓他跌破淨值了如果說以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3001太空漫遊 的頭像
    3001太空漫遊

    3001太空漫遊

    3001太空漫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