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04
歷屆世界博覽會
歷屆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點?歷屆世界博覽會的舉辦地點?
博覽會 Exposition 朗文字典
工業產品的國際展示。
牛津字典
商品與藝術品的展示。
泛指規模很大的產品展覽
產品類型涵蓋工業產品、藝術產品、商品、知識產品與文化產品等。
大英百科全書
舉辦博覽會主要目的及意義在於鼓舞公眾興趣、促進生產、發展貿易、展現一種或者多種生產技術之進步與成就
邀請各國將藝術品、科學成果或工業製品有組織成列於特定場所
互相觀摩學習
進而達到教育宣導之效果。
大美百科全書
博覽會源自於傳統商品市場
但是並不作為一般商業交易的地點與場合
而是一個提供機會展示國家產業技術與科技水準的地方
藉以展現國家經濟實力。
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sition世界博覽會World Exposition
英國於1851年舉辦第一次工業產品萬國博覽會
展現英國工業化與現代化成果
進而帶動世界各國輪流舉辦的國際性展覽會的風潮。
根據總部位於巴黎的世界博覽會組織
世界博覽會提供來自各國的人聚集一起
展示他們的產品與藝術
宣揚各自國家的長處。
博覽會舉辦地點主要以城市為主。
公約第一條「所謂博覽會
不論主題為何
主要意義是提供一個對公共大眾有教育價值的展覽場所
其內容可以包含人類之生活或歷史中人類致力於各項領域的成果
或者呈現人類未來展望等各方面題材。
」傳統市場(market)曾經是商品交換、資訊交流、休閒娛樂的主要場所
交通運輸工具的更新取代過去依賴市場做為商品交易的場所
休閒娛樂設施的變革也取代過去流動性市集帶來的娛樂
博覽會的出現延續人類資訊交流的活動。
都市本來就是市場所在地
博覽會利用都市做為展覽會場也是延續過去的市場機能。
博覽會(Fair/exhibition)既是市場機能的延伸
也是都市的專利。
就內部特性而言
人類發明的都市本身就是一個動態博覽會場
隨著科技的突破
現代化的都市日益充滿更多的想像與趣味
都市博覽會只是肯定都市魅力的另類方法。
工業革命還沒有出現之前
各國都市間的交流相當有限
工業革命帶動的運輸工具革命與科技產業發達
賦予都市更豐富的面貌
由英國發起的世界博覽會在 19世紀中期因應而生。
新科技展示、公共利益、商業、節慶等多元目的是舉辦世界博覽會的特色
也是各國都市極力爭取舉辦權的原因。
1851年的倫敦萬國博覽會的水晶宮展示
英國一方面向全世界宣揚工業革命的成就
包括巴西等34個國家及604萬人次在141天的展覽中見證了全球第一個萬國博覽會
也確立倫敦為世界首要都市的地位。
150年來
全世界各地已經有將近50個都市參與此項盛會
這項被視為「都市奧林匹克運動會」的競賽
利用城市場所提供各國文化、經濟和科學技術界競爭
也激發更多元的城市發展想像空間。
博覽會四大功能論提倡都市大型活動者 指出
大型活動如博覽會、奧運會等是促成地方經濟成長及都市再發展的有利工具
他們指出這些活動至少有四種正面效益(French and Disher
1997)
第一、 活動相關設施可以遺留給舉辦都市
第二、 活動舉辦前新建工程及遊客參訪期間消費的經濟刺激
第三、 能見度更高的行銷機會
有利召商及觀光促銷
第四、 促成都市再發展
這也是最難達成與最難評估的項目。
也有學者對大型活動商業化不以為然
原本為西方社會提供一個國際主義 (internationalism)交流舞台的奧運會與博覽會近年來在非西方社會
例如日本、墨西哥、韓國、西班牙等積極介入的情況下
加上原來工業重鎮都市積極尋求重新地位轉型的潮流
世界性大型活動場所已經變質為通俗文化與商業娛樂的馬戲團(circus)。
(Whiltson and Macintosh
1996)世界博覽會的演變歷程世界博覽會三階段發展論日本泉真也以舉辦博覽會之動機與型態將博覽會沿革分為三個時期
1. 西元1940年以前歐美舉辦國只是一昧贊許科學技術及展現生產技術
展示型態以靜態為主。
2. 第二次大戰結束後
則訂定主題
希望藉由博覽會之舉辦
讓全世界的人聚集一地共同思考或交換意見
探討人類未來發展方向。
3. 1986年加拿大溫哥華國際運輸博覽會
博覽會型態由傳統的建築型會場轉變為都市型、公園型會場
不必進入展示館
整個會場就能體會到驚奇的氣氛與教育意義。
世界博覽會起源於1851年英國倫敦萬國博覽會
該次展覽的主題是工業革命帶來的便利性與宣揚英國現代化成就
主題館水晶宮(Crystal Palace)是由鋼鐵及水晶搭建而成的超大展覽建築
為了展現帝國的威風、驗收工業革命的成績
英國女王乃任命其夫亞伯特親王擔任皇家委員會主委
並邀請造園家派克史東設計萬國博覽會的會場
地點則位於海德公園。
派氏花費半年多
日以繼夜地指揮旗下工人
終於在海德公園完成水晶宮
作為博覽會會場。
水晶宮長1
700英尺
高100英尺
佔地面積96
000平方公尺
用了5
000根鋼柱
四千兩百萬噸鋼鐵、30萬塊玻璃、六十萬立方公呎的木材
動用了英國整個工業界的技術和力量)(註:水晶宮於1936年燒毀)總計至 2000年止共舉辦過60次
參與城市遍佈四個洲(歐洲、美洲、亞洲、澳洲)50個城市。
根據John Allwood (1977)「超級博覽會」(The Great Exhibitions)一書指出
在世界博覽會史上有17個博覽會屬於超級型
分別是1851、1853、1862、1867、1873、1876、1878、1889、1893、1900、1904、1915、1937、1939-40、1958、1967、1970等十七次
外加後來1992年在西班牙的世界博覽會
總計有18次世界博覽會被認為是成功的國際交流與展出。
世界博覽會在 19世紀(1851-1900)總共舉辦了19次
除了一次在澳洲莫爾本
其餘全在歐洲及美國。
巴黎五次最多
其次是倫敦三次
都柏林兩次
其餘都市包括:歐洲4個都市(維也納、安特奧普、格雷斯哥、布魯塞爾)、美國5個都市(紐約、費城、紐奧良、芝加哥、舊金山、亞特蘭大)
澳洲1個(莫爾本)。
總計有13個都市參與此項活動。
20世紀至二次大戰結束前(1901-1940)舉辦23次
在這期間歐洲國家、美國、及一個南美洲都市包辦所有展覽。
巴黎承辦3次、比利時的Liege兩次、布魯塞爾兩次
舊金山兩次
其餘包括:歐洲8個都市(米蘭、都柏林、突尼、Ghent、Wembley、巴塞隆納、Seville、安特爾普、)
美國8個都市(水牛城、聖路易斯、Hampton Roads、西雅圖、聖地牙哥、費城、芝加哥、紐約)
巴西1個 (里約熱內盧)。
總計有21個都市參與此項活動。
博覽會發展將近百年期間
亞洲國家並沒有機會舉辦此項活動
只有參展的資格。
距離二次大戰期間的 1940年舊金山博覽會
世界博覽會停止將近18年後才由比利時布魯塞爾接辦第42次博覽會。
此時期博覽會舉辦城市開始多元化
亞洲等地區都市開始加入爭取舉辦行列。
此時期沒有重複舉辦的城市
舉辦城市分布在歐洲、美洲、澳洲、亞洲等國家
唯一例外的是非洲國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產生候選場所。
世界博覽會類型 根據總部位於巴黎的國際展覽局(BIE)
世界博覽會主要分三個類型
第一、UE(universal exhibition)屬於全球性、大型博覽會
1930年之前大都屬於此類型
參與國各自建造國家展覽館
至少5-6個月展覽期
1970年代後恢復這個類型的指定。
第二、SE專門博覽會
屬於小規模展覽、各國沒有特別展覽館。
第三、GE一般博覽會
大型或小型都有可能
適用30到70年代初期
用來區隔世界博覽會及農業展覽等博覽會得不同。
BIE會員國必須通過與奧運類似的競標程序
取得博覽會主辦權。
1988年國際展覽局為了避免各國之間的惡性競爭
第五次修改章程將世界博覽會分成兩大類
註冊(registered)及認可(recognized)。
註冊博覽會屬於大型博覽會
1995年起兩個註冊博覽會必須間隔五年
展期六週到半年
1995年起兩個註冊博覽會之間可以允許一個認可的小型博覽會
展期三週到三個月
場地不得大於25公頃。
除了BIE 核可的全球性及專門性博覽會外
也有非BIE認可的博覽會在世界各城市出現。
例如英國本身為了慶祝1851年博覽會百年紀念
1951年選擇在伯明罕等都市舉辦「英國世界博覽會」
或者瑞士在2002年舉辦的瑞士博覽會等
都是屬於個別國家發起的博覽會。
國家參與總數與國家展覽館也不一定一致
例如西雅圖62博覽會就建造一個大展覽館供幾個國家一起使用。
近幾年跨國性企業紛紛贊助展覽館的興建
然而這些展覽館並沒有在正式官方統計國家展覽館總數中反映出來。
世界博覽會歷年活動概況世界博覽會場地規模從500多公頃到30多公頃都有
平均大概集中在50-150公頃
佔地面積不算龐大。
博覽會規模大小不一
參與國家數從10多個到100多個都有
差異性相當大
博覽會參觀人數最多的大阪70'將近7千萬
沖繩最少不到4百萬
很巧地兩者都在日本。
世界博覽會舉辦也是很多新產品及服務第一次展現的場所
例如 1851年倫敦會場的滾輪機 colt revolver及reaper World's、1855都柏林的電梯、 1855巴黎縫紉機、1862年倫敦計算機、1876年費城電話、1878年巴黎戶外電燈、1889巴黎的艾菲鐵塔及汽油啟動汽車、1893年芝加哥轉輪、1900巴黎電影、1904聖路易斯控制飛行、無線電報及冰淇淋甜筒、1915年舊金山柯達照片及空中飛人、1939年紐約電視、1939年舊金山原子能及量子模型、1964年紐約電腦科技、傳真機、1970年大阪月亮隕石、1985年日本筑波先進機器人、1992西班牙塞維爾的大型戶外冷氣機。
世界博覽會活動資料統計年度 城市名稱 國家 主題 展場面積 (公頃) 國家參與總數 類型 參觀人數(萬人) 2010 上海 中國 城市
讓生活更美好 2005 愛知縣 日本 科技文化通訊:創造一個新的地球村 2000 Hannover 德國 人類、自然、科技 160 155 UE 1810 1998 Lisbon 葡萄牙 人、自然與環境 50 146 SE 1012 1993 Taejon大田 南韓 發展新方向之挑戰 90 141 SE 1400 1992 Seville 西班牙 船與海洋 215 108 UE 4181 1988 Melbourne 澳洲 科技時代的休閒生活 40 30 SE 1857 1986 Vancouver
BC 加拿大 轉變中的世界:接觸不同的社會 70 54 SE 2211 1985 Tsukuba筑玻 日本 人住家環境與科技 100 111 SE 2033 1984 New Orleans 美國 世界河川:水是生命的泉源 33 26 SE 733 1982 Knoxville
TN 美國 能源帶動世界 30 16 SE 1112 1975 Okinawa沖繩 日本 海洋科學與技術之遠景 100 37 SE 348 1974 Spokane WA 美國 明天會更好:環境主題 40.5 -- SE 480 1970 Osaka大阪 日本 人類的進步與協調 350 75 GE Cat.1 6421 1968 San Antonio 美國 北美文明的匯流 38 -- GE Cat.2 638 1967 Montreal
CA 加拿大 人類與世界 400 62 GE Cat.1 5500 1964 New York
NY 美國 溝通後的和平 261 -- NR 5160 (2 年) 1962 Seattle
WA 美國 宇宙時空 30 17 GE Cat.2 964 1958 Brussels 比利時 科學文明與人文主義 202 42 GE Cat.1 4145 1939 New York
NY 美國 明日世界 500 33 GE Cat.2 4400 (2 年) 1937 Paris 法國 藝術與科技展覽 105 44 GE Cat.2 3104 1935 Brussels 比利時 競賽和平 152 30 GE Cat.2 2000 1933 Chicago
IL 美國 飛揚的世界 173 -- GE Cat.2 2231 1915 San Francisco 美國 -- 254 32 UE 1900 1904 St. Louis
MO 美國 -- 500 60 UE 1969 1900 Paris 法國 -- 120 58 UE 5086 註:1996布達佩斯註冊博覽會因為財務問題於1994年宣佈取消。
世界博覽會種類年代 種類 1930年以前 只有一種
多數為全球性博覽會
universal 1930-70 分成兩級category 1/2
全球性及專門性 1972-1988 分成兩種
全球性及特定主題
universal and specialized 1988- 分成註冊及認可兩類
registered and recognized 國際展覽局會員國分布地區 會員國數目 歐洲 31 亞洲 14 美洲 26 中東及非洲 17 總計 88 歷屆世界博覽會出現的重大建設或發明年度 地區 重大展示作品 1851 倫敦 水晶宮
預鑄鋼鐵及玻璃 1855 巴黎 勝家縫紉機早期型號 1862 倫敦 計算機 1876 費城 打字機、電話、電報 1878 巴黎 戶外電力照明 1889 巴黎 艾菲鐵塔
汽油汽車 1893 芝加哥 摩天旋轉輪遊樂設施 1900 巴黎 早期動畫電影 1904 聖路易斯 管制飛行、無線電報 1915 舊金山 福特汽車生產線公開展示、柯達照片 1939 紐約 電視(RCA) 1939 舊金山 原子能 1964 紐約 電腦科技、傳真機 1970 大阪 月亮隕石 1985 筑波 高階機器人 1992 塞維爾 大規模戶外冷氣、柏林圍牆石塊展示 資料來源: Heller
1999
p. 42-43.近三十年來世界博覽會舉辦城市人口規模
1970-2005都市人口規模 數目 城市名稱/年份 大於一百萬人 4 大阪70、布達佩斯71、布里斯班88、大田93 介於五十萬到一百萬人 4 塞維爾那92、日內瓦92、里斯本98、漢諾瓦2000 低於五十萬人 10 斯伯坎74、沖繩75、布羅地夫81、納思維爾82、紐澳良84、布羅地夫85、筑波85、溫哥華86、布羅地夫91、愛知縣2005 資料來源:韓國麗水市2010世界博覽會籌備委員會
2002。
參考資料
網路
新聞|美國|法院|華航|台北|
3104
參考: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305100102546如有不適當的文章於本部落格,請留言給我,將移除本文。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