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給我阿彌陀佛的資料......
請給我阿彌陀佛的資料...... .....
【阿彌陀佛】(梵Amita-buddha
藏Dpag-tu-med、Dpag-yas) 意譯為無量光
或無量壽佛。
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他以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為[2073.8]侍
在極樂淨土實踐教化、接引眾生的偉大悲願。
這是我國佛教界最熟稔的如來。
依據《無量壽經》所載
阿彌陀佛在成道以前
原是一位國王
由於受到世自在佛的啟示
乃發起求無上道的願心而出家。
在修行期間
曾發出四十八大願
誓願建立一個莊嚴的極樂世界
以救渡一切念佛名號的眾生。
其中有三個大願是︰「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唯除五逆、毀謗正法。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
至心發願欲生我國。
臨壽終時
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
不取正覺。
」「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聞我名號
繫念我國
植眾德本
至心迴向
欲生我國
不果遂者
不取正覺。
」 基於這些深宏的誓願
因此
在他成佛之後
任何人只要具足信願行、如法念佛
則一定會得到他的接引
而往生至真至善至美的淨土佛國。
阿彌陀佛的悲願至廣
慈心極深
其念佛法門又至為易行
因此在中日等國
信仰彌陀法門的眾生為數極多。
「家有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諺語
正是彌陀信仰普遍流傳的最佳說明。
◎附一︰〈阿彌陀佛〉(摘譯自《佛教大辭彙》) 阿彌陀佛
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據梵本所載
阿彌陀佛的梵文有兩種。
其一
阿彌陀婆(Amita^bha)
譯為無量光。
Amita^bha係由形容詞的amita(無量的)與女性名詞a^bha^(光)結合而成。
此中
amita的mi
語根為ma
意為「量」;在mi之後加上接尾語ta
則成為形容詞
意為「有限量的」;又在mita之前
加上有「無」或「不」語意的接頭語a
而成amita(無量)一詞。
又「a^bha^」是在bha^(光耀)的語根上
加上有「近」的意思的接頭語a^
其詞性屬女性名詞。
但此處不是指無量的光明
而是當作有無量光明佛的名號
因此
將語根的母音的語尾a^縮成短音
而成男性名詞。
其二
阿彌陀庾斯(Amita^yus)
譯為無量壽。
Amita^yus係由形容詞amita與中性名詞a^yus(壽命)合成。
據說a^yus的語根是具有呼吸之義的「an」
然而有人認為a^y的語根是ay(行)
其後加上接尾語us
而成有「壽命」之義的中性名詞。
羅什在譯《阿彌陀經》時
對此二者並不加以區別
都稱之為阿彌陀。
據《無量壽經》所述
於過去久遠劫中
世自在王佛出世時
有一國王聞佛說法發無上道心
棄國出家
號為法藏。
其後
彼法藏比丘於世自在王前
攝取二百一十億諸佛妙土的清淨行
發四十八大願。
其中第十八願是根本願。
其願文曰︰「設我得佛
十方眾生至心信樂
欲生我國
乃至十念
若不生者
不取正覺。
」法藏比丘發此願已
一向專志莊嚴淨土
其佛土距此十萬億剎
名為安樂。
關於阿彌陀佛的成佛
袾宏在《阿彌陀經疏鈔》卷三舉出八種︰ (1)《法華經》載大通智勝如來時有十六王子出家
其第九王子於西方成佛
號為阿彌陀。
(2)《悲華經》載無量劫前有轉輪王
名為無諍念。
彼於西方世界作佛
號為阿彌陀
國名安樂。
(3)《大乘方等總持經》載無垢燄稱起王如來時
有淨命比丘總持十四億部經典
隨眾生意樂廣為說法。
彼淨命比丘
即今之阿彌陀。
(4)《賢劫經》載雲雷吼如來時
有一王子名為淨福報眾音
曾供養彼雲雷吼如來。
彼淨福報眾音王子
即今之阿彌陀。
(5)《賢劫經》又載金龍決光佛時
有一法師名為無限量寶音行
力弘經法。
彼時之法師
即今之阿彌陀。
(6)《觀佛三昧經》卷九載空王佛時
有四比丘得念佛三昧
其第三比丘
即今之阿彌陀佛。
(7)《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載獅子遊戲金光如來時
有一國王名為勝威
尊重供養彼佛
修禪定行。
彼勝威王
即今之阿彌陀。
(8)《一向出生菩薩經》載阿彌陀佛往昔為太子時
聞此念佛微妙法門
精進奉持。
關於阿彌陀佛的成佛因緣
除前文所舉者之外
經典中尚有多說。
按
阿彌陀佛並未見於小乘經典中
然在其餘大乘經中
則屢有載及。
又
阿彌陀佛乃一切大乘經典所通說
故大乘諸宗無不言及
然其見解未必一致。
總的說來
大抵可分為兩類。
其一
以理性為主的唯心彌陀
己心淨土。
其二
以事相為主
指方立相
立界外淨土
現在說法的彌陀。
茲略述各宗所說如下︰ (1)法相宗︰《唯識論》卷十說自性身、受用身、變化身等三身。
自性身唯理
身土不分
故彌陀與諸佛應無分別。
受用身分自受用、他受用。
阿彌陀佛是他受用報身。
但地前菩薩及凡夫二乘所見的彌陀是變化身
地上菩薩所見是他受用報身。
亦即初地菩薩所見的彌陀佛
是坐於百寶蓮台座上
如《觀無量壽經》上所說的六十萬億那由他佛身。
二地所見
係千葉蓮台座上的佛身
由佛的後得無漏智所變
為十地菩薩而現
其所居淨土
係淨居色究竟天。
如是
現一實身
凡聖不同見
應機而現種種身
是因眾生福力不同
而產生佛身[4742.5]妙之別。
亦即能化的彌陀隨所化根機示現佛身;所化的有情以彌陀所現佛身為增上緣
凡聖各各隨智識福力淺深厚薄變現佛身
故所見佛身有[4742.5]妙之別。
三賢的菩薩、二乘凡夫之類見化身小佛身;四善根菩薩見化身大佛身;初地以上的菩薩見坐大寶蓮台、具無限妙相好的他受用身。
此大盧舍那身是彌陀對地上菩薩所示現的佛身。
以此佛身為增上緣
地上菩薩依各自之心識變現相好圓滿的廣大能化佛身而觀。
因此
菩薩進至初地時
地前所見的劣佛身潛隱
殊勝微妙的佛身顯現。
但地上菩薩非不能見地前所見佛身
地上菩薩欲見佛變化身亦能得見。
因此
地上菩薩以他受用報身為正所見
兼見變化身。
(2)三論宗︰此宗亦談三種佛身
即{1}正法法身
{2}修成法身
{3}應化身。
正法法身就是實相法身
又名理法身、自性身、法佛。
修成法身就是自受用報身
又名智法身、報佛、內應身。
應化身是他受用身與化身所合併
都是起利他之化用
故合為一身。
此化他之用
由本法身而起
非正酬報因位的佛身。
若此佛身別開為二身時
就他受用身而言
是殊妙廣大的佛身
又名外應身
是化度地上菩薩的佛身。
又就化身而言
是丈六等的[4742.5]身形
又名變化身;此係為化地前菩薩及二乘凡夫所現的佛身。
此三身中
正法佛是理法身
為修證之理
故不生不滅而常住。
修成佛是智法身
為能證之智。
因為是冥契所證之理的能證之智
故智法身亦是常住。
《大智度論》說
薩婆若是實法
非生滅。
薩婆若譯為一切智
一切智就是佛智
是常住不滅的實法。
應化佛係法身應所化根機而現起的化他悲用
故為生滅無常之形相。
初二身乃理智之本體
非化他之佛身
故無說法。
應化身係由本體而現起的化他佛身
有色聲
有宣說法門的悲用
故能對所化有情說法。
(3)華嚴宗︰據智儼的《孔目章》卷四〈往生章〉所述
阿彌陀佛國
一乘三乘不同。
若依一乘
阿彌陀佛土屬世界海攝
此係近引初機成信故。
教境真實
佛國圓融、不可說故。
若依三乘
西方淨土是實報處。
通成四土
即法性土、事淨土、實報土、化淨土。
化是報化
非化身之化。
如是
係以西方淨土攝屬於世界海
以阿彌陀佛為蓮華藏莊嚴世界主
也就是以阿彌陀佛為毗盧遮那的同體。
華嚴宗分佛土為二
一為國土海
一為世界海。
國土海是不可說之果分
世界海是因分可說之土。
此世界海有三類
一是蓮華藏莊嚴世界海
二是十重世界海
三是無量雜類世界。
若配於三生成佛
第三是見聞生之土
第二是解行生之土
第一是證入生之淨土。
蓮華藏界既是證入生之淨土
故與不可說果分同其體。
故《五教章》卷三說(大正45‧498b)︰「一蓮華藏莊嚴世界海具足主伴
通因陀羅等
當是十佛等境界。
」西方淨土攝於此主伴具足的蓮華藏海
阿彌陀佛與十身具足的毗盧遮那同體。
(4)天台宗︰此宗認為佛必具足三身
土是四土橫豎一處。
故彌陀之安養
雖難定何身何土
然皆為具縛凡夫生處。
有晝夜六時之別
飯食經行之義
有聲聞緣覺
佛亦說三乘法。
是故判彌陀淨土為應身應土。
而《大乘同性經》所說的於淨土中成佛者
皆是報佛
是就斷無明的人所見而言
非同居土的凡夫所見。
《觀經》第九觀所說的彌陀身量有六十萬億那由他恒河沙由旬
是為達圓教第七信位的人而特別顯現的佛身。
《大智度論》說西方世界出於三界
故西方世界不攝屬於三界。
又就彼佛土而言
彼土雖有三界但無四惡趣。
然此彌陀淨土與諸佛同居土又有不同。
彌陀淨土橫具四土
故修圓妙觀而生彼者通惑雖未盡
其身常拜實報身
得居實報土
此與生於諸佛同居土後
斷通惑
轉果報方住上土不同。
諸佛同居土雖具四土
悉是豎四土
斷惑
轉報然後能入上三土。
其有橫之義
但只是暫時依佛之加被力而見。
故極樂上品的生死
通惑尚有
與常時見報佛
住報土者大異其趣。
又依智旭《梵網經玄義》及《小經要解》所述
四土橫豎之義俱約斷惑而說。
所謂豎
是出同居土後入方便土
出方便土後入實報土等。
橫則不移當處
自感見方便、實報、寂光等三土。
諸佛四土中的寂光土等上三土雖有橫之義
但於同居淨土中
大體有豎義無橫義
唯極樂同居橫具四土。
此係十方世界未曾有之處
全性起修之因緣唯彌陀有之。
華嚴之祕藏、法華之極意唯在執持名號的念佛法門。
其他如帶業往生
即得不退之說
如彌陀同居土、最勝無比之說
頗能發揮天台、四明的微意。
(5)禪宗︰禪宗以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為宗旨
以佛心傳心
只修行心地
自分覺知。
故不見一物名為見道
不行一物名為行道。
唯守本來面目
顯自己本分
不拘泥善惡因果之差別
安住無住空寂之心
若至無念無想
本來真性頓顯
稱為成佛。
其本有圓成本來面目
人人具足的佛性一理
名為無量壽。
即心即佛之宗義
心外不見佛。
《六祖壇經》說(大正48‧352a)︰「凡愚不了自性
不識身中淨土
願東願西
悟人在處一般。
」寶誌和尚以為
智者知心作佛
愚人慶往西方。
但若偏於此
失其不可得
亦非禪意。
因此
宗頤禪師作二十六行頌指讚西方。
(6)淨土宗︰曇鸞在《往生論註》中以二種法身論述彌陀佛身。
二種法身是法性法身、方便法身。
法性法身是如如之理
是無相法身
是略門。
方便法身是正直
是救濟一切眾生的大悲無不相法身
是廣門。
無相法身相即無不相法身
無不相法身成無相法身。
故二法身
異而不分。
此係廣略相入的佛身
故統以「法」之名。
所以如此
是因清淨願心所莊嚴之身
其清淨義
是在真實智慧無為法身
為淨因所莊嚴的淨果
完成真實智慧的無為法身。
所以
彌陀佛身是由清淨願心(四十八願)所莊嚴的廣略相入之清淨佛身
即二種法身。
道綽在《安樂集》中說彌陀是報佛
極樂寶莊嚴國是報土
並說《觀音授記經》的彌陀入滅說
是在示現報身五相之一的隱沒相。
而化身的彌陀是《鼓音聲經》所說的清泰國之彌陀
西方淨土的彌陀絕對是報身佛。
善導更以酬行、酬願二義來論述「報」
並且以《大品般若》〈涅槃非化品〉的涅槃如化非化說
會通《觀音授記經》的彌陀入滅說。
即涅槃性空如化
為新發意菩薩說非如化
是為了避免新發意菩薩產生驚怖。
彌陀的入滅不入滅說同此。
不入滅說如非化說
入滅說如如化說。
如化不妨涅槃義
入滅說豈能害報之義。
◎附二︰〈十二光佛〉(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十二光佛
為讚歎阿彌陀佛光明德用的十二種稱號。
即無量光佛、無邊光佛、無礙光佛、無對光佛、燄王光佛、清淨光佛、歡喜光佛、智慧光佛、不斷光佛、難思光佛、無稱光佛、超日月光佛;語出《無量壽經》卷上。
依《無量壽經連義述文贊》卷中之解釋
佛光不能計數故名無量;無緣不照故名無邊;無有人法能障故名無礙;非諸菩薩所及故名無對;光明自在而無更上者故名燄王;由佛無貪善根而現
亦能除眾生貪濁之心故名清淨;從佛無瞋善根而生
能除眾生瞋恚慼心故名歡喜;光從佛無癡善根心起
復除眾生無明品心故名智慧;佛之常光恒為照益故名不斷;光非諸二乘等所測度故名難思;光亦非餘乘等所堪說故名無稱;佛光日夜恆照不同娑婆二曜故名超日月。
除上述十二光佛之通稱外
其它譯本及梵文在名稱、數目上又有不同的說法。
如《大阿彌陀經》卷上及《平等覺經》卷一中
僅有光明讚歎語而不列佛名。
《大乘無量壽莊嚴經》卷中、《大寶積經》卷十七〈無量壽如來會〉、梵文《無量壽經》等
則各舉十三光、十四光、二十光之名
明示佛光之德相。
又
《大佛頂首楞嚴經》、《九品往生阿彌陀三摩地集陀羅尼經》中
則以十二光佛為十二如來之別號
然此均是由《無量壽經》而來的一種轉說
屬後世之思想。
◎附三︰〈阿彌陀三十七號〉(摘譯自《佛教大辭彙》) 阿彌陀三十七號
指阿彌陀的三十七種德號。
即無量光、真實明、無邊光、平等覺、無礙光、難思議、無對光、畢竟依、光炎王、大應供、清淨光、歡喜光、大安慰、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無等等、廣大會、大心海、無上尊、平等力、大心力、無稱佛、婆伽婆、講堂、清淨大攝受、不可思議尊、道場樹、真無量、清淨樂、本願功德聚、清淨勳、功德藏、無極尊、南無不可思議光等三十七種。
此係日僧親鸞於《淨土和讚》之初
依《讚阿彌陀偈》而列出者。
其中
無量光、無邊光、無礙光、無對光、光炎王、清淨光、歡喜光、智慧光、不斷光、難思光、無稱光、超日月光等十二種德號
稱為十二光
阿彌陀由於有此光明
故有此德號。
◎附四︰〈阿彌陀三尊〉(編譯組) 阿彌陀三尊
指阿彌陀佛及其[2073.8]侍觀世音及大勢至。
如《觀無量壽經》說(大正12‧342c)︰「無量壽佛住立空中
觀世音、大勢至是二大士侍立左右
光明熾盛不可具見
百千閻浮檀金色不得為比。
」 關於[2073.8]侍菩薩的方位
一般以觀音在佛的左方
勢至在佛的右方。
但在梵文《法華經》〈普門品〉的頌文中
觀音在彌陀佛的右方或左方。
《十一面觀自在菩薩心密言念誦儀軌》卷中及《阿唎多羅陀羅尼阿嚕力經》
說右方是觀音
左方是勢至。
《大陀羅尼集經》卷二說佛的右方是十一面觀音
左方是大勢至。
而《觀無量壽經》及《不空[2927.14]索神變真言經》卷五說佛之左邊有一大蓮華
觀音坐於其上
佛右邊的蓮華上坐大勢至菩薩。
這是因為觀音為悲之代表
即下化眾生之義
故置於左方;勢至代表智
意為上求菩提
故安於右方。
關於二[2073.8]侍的形像
觀音的寶冠中有化佛
勢至的寶冠中有寶瓶。
自中古以來
一般是作觀音兩手持蓮台
勢至合掌。
◎附五︰〈阿彌陀大咒〉(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等) 阿彌陀大咒
指阿彌陀佛的陀羅尼(dha^ran!i^)。
出自《無量壽儀軌》。
也稱為無量壽佛根本陀羅尼、阿彌陀如來根本陀羅尼或十甘露咒。
為真言宗三陀羅尼(阿彌陀大咒、寶篋印陀羅尼、尊勝陀羅尼)之一。
茲列漢字音譯的阿彌陀大咒於後︰「曩謨、阿囉怛曩、怛羅夜耶、娜謨、阿哩野、彌多婆野、怛佗[3331.15]跢夜、阿囉喝帝、三藐三菩馱耶、怛爾也他、唵、阿蜜[666.5]帝、阿蜜哩妒、納婆吠、阿蜜[666.5]多、三婆吠、阿蜜哩多、伽囉吠、阿蜜[666.5]多、悉帝、阿蜜[666.5]多、帝際、阿蜜[666.5]多、尾訖磷帝、阿蜜[666.5]多、尾伽磷多、[3977.2]彌寧、阿蜜[666.5]多、[3977.2][3977.2]曩、吉底伽齡、阿蜜[666.5]多、嬾弩、尾娑婆齡、薩[703.17]囉佗、婆馱寧、薩[703.17]、羯羅磨、訖禮捨、訖灑盈、迦齡婆婆訶。
」 此咒之羅馬字讀音如次︰Namo ratnatraya^ya namah! a^rya^mita^bha^yatatha^gata^ya arhate sam%yaksam%buddha^yatadyatha^ om% amr!ite amr!itodbhave amr!itasambhave amr!itagarbhe amr!itasiddhe amr!itateje amr!itavihr!im%te am%r!itavihr!im%tagamineamr!itagaganaki^rttikare(?)amr!itadum%dubhisvare sarvarthasadhane sarvakarmakrama-s/asks!ayan%kare(?)svaha. 此咒自古即常被音譯
如唐‧不空譯《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唐‧阿地瞿多譯《陀羅尼集經》卷二、唐‧菩提流志譯《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唐‧實叉難陀譯《甘露陀羅尼咒》、失譯《阿彌陀佛說咒》等
亦皆載之。
然其所載咒文長短不同。
今所舉之咒
中有十句阿蜜[666.5]多(amr!ta
意為甘露)
故稱之為「十甘露真言」。
依《無量壽如來觀行供養儀軌》所載
誦此阿彌陀咒一遍
即滅十惡四重五無間
一切罪障皆悉消滅。
若有苾芻苾芻尼犯根本罪
誦七遍已
即時得還戒品。
誦滿一萬遍
則獲得不廢忘菩提心三摩地
菩提心顯現於身中
皎潔圓明猶如淨月
臨命終時
見無量壽如來及無量俱胝菩薩眾來迎
即生極樂世界上品上生
證菩薩位。
◎附六︰印順《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第十一章第一節(摘錄) 從大本《阿彌陀經》來看
阿彌陀佛淨土
在初期大乘的淨土思想中
是富有特色的。
法藏比丘立二十四願(或四十八願)
成立一完善的淨土
作為救濟眾生
來生淨土者修道的道場。
在選擇二百十億國土
結成二十四願以前
彌陀淨土的根本特性
早已在佛前表示出來
如《阿彌陀(三耶三佛薩樓佛檀過度人道)經》卷上說(大正12‧300c)︰「令我後作佛時
於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中最尊
智慧勇猛。
頭中光明
如佛光明所燄照無極。
所居國土
自然七寶
極自軟好。
令我後作佛時
教授名字
皆聞八方上下無央數佛國
莫不聞知我名字者。
諸無央數天人民及蜎飛蠕動之類
諸來生我國者
悉皆令作菩薩、阿羅漢無央數
都勝諸佛國。
」 經中所說的二十四願
或四十八願
都不外乎這一根本意願的具體組合。
阿彌陀佛的光明
勝過一切佛。
佛的光明、名聞(稱)
為十方無數佛國所稱譽
為十方諸天人民稱歎
所以發願往生︰這是第二十四願。
阿彌陀佛的特勝
從佛的光明、名聞而表達出來。
佛的光明遍照
使一切眾生的苦迫
得到解除
在釋尊入胎、出胎、成佛的因緣中
部派佛教有不同程度的放光傳說。
阿彌陀淨土
是重視光明的利益眾生
而予以高度的讚揚。
勝過一切佛
是阿彌陀佛的根本願
所以第十七願說︰「令我洞視(天眼通)、徹聽(天耳通)、飛行(神足通)
十倍勝於諸佛。
」十八願說︰「令我智慧說經行道
十倍於諸佛。
」也許這過於特出
不大適合「佛佛平等」的原則
所以這二願
其他譯本都刪略了。
根本意願中的國土七寶所成
是第三願
《無量清淨平等覺經》沒有這一願。
在淨土本願思想的發展中
著重於來生淨土者的功德。
淨土思想的重點
不止是理想的自然環境
而在乎淨土中的德行與進修
聖賢間和平的向道。
〔參考資料〕 《賴吒和羅所問德光太子經》;《決定總持經》;《無量壽經優波提舍》;《十住毗婆沙論》卷五〈易行品〉;《往生論註》;《淨土思想論集》一(《現代佛教學術叢刊》{66});《淨土教概論》(《世界佛學名著譯叢》{52});矢吹慶輝《阿彌陀佛[306E]研究》;結城令聞《阿彌陀佛信仰[306E]意圖[3059][308B][3082][306E]》、《大乘佛教[306E]成立史的研究》;望月信亨《淨土教[306E]起原及發達》;《講座‧大乘佛教》第五冊〈淨土思想〉;《中村元博士還曆紀念論集》〈[30A4][30F3][30C9]思想[3068]佛教〉。
FROM:【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阿彌陀佛】梵名 Amita-buddha
西藏名 Dpag-tu-med
Dpag-yas。
為西方極樂世界之教主。
又作阿彌多佛、阿弭跢佛、阿弭嚲佛。
略稱彌陀。
梵語 amita
意譯無量。
另有梵名 Amita^yus
音譯阿彌多廋
意譯無量壽;梵名 Amita^bha
音譯阿彌多婆、阿彌嚲皤
意譯無量光。
關於阿彌陀佛名號之由來
據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載
此佛光明無量、壽命無量
故稱阿彌陀佛。
然據梵本阿彌陀經及稱讚淨土佛攝受經載
此佛壽命無數、妙光無邊
故稱無量壽佛、無量光佛。
一佛而有不同義之二名
為其他諸佛所未見。
又於般舟三昧經、大阿彌陀經、維摩詰經等早期經典中
亦僅有阿彌陀之稱號
故推知無量壽、無量光之稱號
係後代依其名之原義所立。
另據平等覺經、後出阿彌陀佛偈、稱讚淨土佛攝受經等載
彌陀號稱無量清淨佛
所在之世界稱為清淨世界、極樂世界。
阿隬陀佛成道之本緣
據無量壽經捲上載
過去久遠劫世自在王佛住世時
有一國王發無上道心
捨王位出家
名為法藏比丘
於世自在王佛處修行
熟知諸佛之淨土
歷經五劫之思慮而發殊勝之四十八願。
此後
不斷積聚功德
而於距今十劫之前
願行圓滿
成阿彌陀佛
在離此十萬億佛土之西方
報得極樂淨土。
迄今仍在彼土說法
即淨土門之教主
能接引念佛人往生西方淨土
故又稱接引佛。
阿彌陀三尊像通常以觀音菩薩及大勢至菩薩為其脅侍
而與此二尊並稱為西方三聖。
於現存大乘經論中
記載彌陀及其極樂淨土之事者凡有二百餘部
可見有關彌陀信仰及淨土教義之深入人心。
據般舟三昧經捲上載
阿彌陀佛有三十二相
光明徹照
端正無比。
另據觀無量壽經之說
無量壽佛之身如百千億夜摩天閻浮檀金之色
其身高六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由旬。
眉間之白毫右旋宛轉
毫相之大小猶如五倍須彌山之高廣;其眼清白分明
眼之大小猶如四倍大海水之縱廣。
其身有八萬四千相
一一相中有八萬四千好
一一好中有八萬四千光明
遍照十方世界
攝取念佛之眾生。
於西藏
阿彌陀佛被視為無量光、無量壽二佛
若祈求智慧
則皈依無量光佛;若祈求延壽福樂
則皈依無量壽佛。
於密教
以阿彌陀佛像徵大日如來法身之妙觀察智
稱為甘露王。
於金剛界曼荼羅中
稱為受用智慧身阿彌陀如來
居於西方月輪之中央。
其身黃金色
結三摩地印
種子為[fan(hri^h!)](hri^h!)
密號清淨金剛
三昧耶形為蓮花。
於胎藏界曼荼羅中
稱為無量壽如來
居於中臺八葉之西方。
其身為白黃色或真金色
閉目
身著輕衣
跏趺坐於寶蓮上
結入定印。
其種子為[fan(sam!)](sam!)
密號清淨金剛
三昧耶形為初開之蓮花。
〔賴吒和羅所問德光經、決定總持經、賢劫經卷一、卷三、濟諸方等學經、大法炬陀羅尼經卷十七、無量壽經優波提捨、十住毘婆沙論卷五易行品、往生論註、觀經疏(善導)〕p3680 FROM:【佛光大辭典(慈怡 主編)】【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梵名Amitaba或Amita-buddha)
意譯為無量光或無量壽佛。
又常以飲之可不死不老的甘露來彰顯其特德
而尊之為甘露王(梵名Amrtaraja)或甘露王如來。
阿彌陀佛乃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
以觀世音、大勢至兩大菩薩為脅侍。
依《無量壽經》所述
其於因地為法藏比丘時
在世自在王佛前
發起無上道心
以四十八宏願
誓願建立十方佛土中最極為無比莊嚴的極樂世界
精勤修習菩薩道而成佛。
阿彌陀佛悲願廣大
慈心深切;而其念佛法門
又簡單易行;因此
在信仰大乘的國家中
信仰之人極眾。
中國古時有「家家阿彌陀、戶戶觀世音」的說法
正是阿陀信仰普遍流傳的寫照。
在中國佛教寺院的大雄寶殿中
時常供奉著代表東、西、中三方不同世界的三尊佛像
即所謂的「橫三世」
或稱為「三寶佛」、「三方佛」。
於此造型中的阿彌陀佛
被安置於釋迦牟尼佛的右邊
結跏趺坐於蓮台上
雙手結定印
仰掌疊置於足上
掌中托有一座蓮台
表示接引眾生往生西方極樂淨土
於蓮花中化生之意。
FROM:【佛教的手印(佛教天地網)】【阿彌陀佛三名】 (名數)一譯無量壽Amita%yus
二譯無量光Amita%bha
三譯甘露Amr!ta
密教稱阿彌陀佛為甘露王
其大咒稱十甘露明者是也。
菩提心義九曰:「此佛亦名無量壽佛
梵云阿彌陀喻麗
又云阿彌陀婆耶沒[馬*太]
此云無量光明佛。
」因之以此三名如其次第為法報應三身之稱號。
但此為密教之說。
顯教唯取初之二名。
阿彌陀經所謂「彼佛光明無量。
照十方國無所障礙。
是故號為阿彌陀。
(中略)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祇劫。
故名阿彌陀」是也。
FROM:【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阿彌陀佛】Amitabha 阿彌陀佛Sanskrit word
literally means boundless light and boundless life. He is the Buddha in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Pure Land)
in which all beings enjoy unbounded happiness. Amitabha has forty-eight great vows to establish and adorn his Pure Land. People also recite or call upon his name by the time of dying will be born in the Land of Ultimate Bliss with the reception by Amitabha. Amitabha is one of the most popular and well-known Buddha in China.FROM:【漢英英漢英英佛教詞彙】
慈悲惻隱是阿彌陀佛
所以念阿彌陀佛。
救苦救難是阿彌陀佛
所以念阿彌陀佛。
因果報應是阿彌陀佛
所以念阿彌陀佛。
賜福施恩是阿彌陀佛
所以念阿彌陀佛。
佛教的符號是阿彌陀佛
為表示是佛教
所以念阿彌陀佛。
豈不是個個人皆念過幾聲阿彌陀佛的麼?豈不是阿彌陀佛的道理
念阿彌陀佛的意思
就此也便可以明白了幾分麼? 但這阿彌陀佛真正的道理
念這阿彌陀佛真正的意思
究竟還是沒有明白呢!
我們中國的人
既然個個已經同阿彌陀佛結了深不可解的緣
豈可不快快明白明白他麼?若要明白
聽我慢慢道來: 南無阿彌陀佛是一句天竺國裏的說話
變成我們中國話:南無
就是恭敬、皈依、信仰、服從;阿彌陀
就是沒有邊際的智光
與沒有限量的福壽;佛
就是聖人、神人、天人、全人、至人、有道德的人、覺悟了的人、智慧才能最偉大的人等;合起來就是:「敬崇皈從那無邊無量智光福壽的聖人。
」這阿彌陀佛不是我們這個世界裏頭的
我們這個世界
喚做忍苦世界。
在二千九百多年前
有一尊釋迦牟尼佛出現在我們這個世界
為我們說了阿彌陀佛與那個極樂世界的歷史狀況
我們遂知道阿彌陀佛在未成佛、未有極樂世界以前的時候
本是一個國王
當時也有佛住世。
這國王極其信崇
後來也從佛出家作了僧人
修行不久
便成了羅漢。
重發大菩薩心
立願要在將來由他及同著他發願修行的人
修成一個極樂世界
思衣得衣
思食得食
想到那裏便到那裏
想有什麼便有什麼
一切的安寧快樂
無不完備;一切的危險苦惱
無不離脫;同住的人
統是好人。
既無惡人
亦無惡事。
自然駸駸乎日進於善
直至成佛
更無退轉。
既修成了這個極樂世界
復要將此極樂世界的名字
十方世界無不聞知
使聞知者皆生欣慕
但念阿彌陀佛的名號
便可於轉生的時候
由阿彌陀佛前來接引
生到極樂世界裏頭去。
到後來果然成了個極樂世界
這世界在我們這世界的西邊
成佛名阿彌陀
與許多的菩薩、羅漢同住其中
常常說法聚會
時時到十方苦惱的世界去接引救度眾生
使他們生到極樂世界裏頭去。
那釋迦牟尼佛
因為見我們這個世界是極其苦惱的
住在裏頭是極其危險的
因為雖做了個人
能活幾年是沒有一定的
一口氣不來便死了。
就在活的時候:病啦、老啦、冷啦、熱啦
種種說不盡的苦痛圍繞著身心
無法離脫
所以教我們個個人心裏頭口裏頭常常念著阿彌陀佛
使我們到了臨終轉世的時候
便可由阿彌陀佛救度到極樂世界去
永遠享安寧快樂
更沒有一點兒危險苦惱
這才是念阿彌陀佛真正的意思了。
這南無阿彌陀佛的道理
念阿彌陀佛的意思
既然完全明白了
而且我們中國的人
先天上已經有了這個阿彌陀佛
念佛的工夫是很容易做的。
大家能時常的念阿彌陀佛
便可與阿彌陀佛的心願互相感應
猶如無線電機一般
自然常常有超出世間的志量
不致埋沒在這個忍苦的世界中了。
有的人說:如此說來
念阿彌陀佛
實在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也想常念阿彌陀佛了;但是我們為人在世
未免都有家庭的、社會的、國家的關係
不能就拋棄了去當和尚
這又如何是好呢?我答他道:你這又錯了!
當和尚是一件事
念阿彌陀佛是一件事;做事不做事是一個問題
念佛不念佛是一個問題;都是各不相關的。
所以念佛與在世做事毫不相妨
且一念佛便能使世間的人做世間的事做得更好了。
何故呢?因為這阿彌陀佛
就是慈悲惻隱故
就是救苦救難故
就是因果報應故
就是修福報恩故。
所以有父母的不能孝養
必不能念阿彌陀佛
能念阿彌陀佛
必能孝養父母;有子女的不能慈育
必不能念阿彌陀佛
能念阿彌陀佛
必能慈育子女;乃至為國民辦事的不能忠其所事
必不能念阿彌陀佛
能念阿彌陀佛
必能忠其所事;所以我們中國人只要把心頭上、口頭上本來有的阿彌陀佛
時時提醒著
自然不愁不一日一日的好起來了。
阿彌陀佛 相關知識 共找到約 2
113 則搜尋特定分類: 宗教 (983) . 醫療保健 (117) . 算命 (102) . 其他 (88) . 其他 (72) 綜合 發問中 投票中 已解決排序: 相關性 | 發問時間 阿彌陀佛?? 贈點數:10 / 回答數:3 / 正面評價:100% 南無阿彌陀佛是一句天竺國的說話
變成我們中國話:南無
就是恭敬、皈依、信仰、服從;阿彌陀
就是沒有邊際的智光
與沒有限量的福壽;佛
就是聖人、神人、天人、全人、至人、有道德的人、覺悟了的人、智慧才能最...
廣欽老和尚預言妙通寺:
此三寶福地也
必成就為一座十方叢林
將有百數名無量勝福之女眾弟子來此出家修行
並將度化甚多在家弟子於此皈依三寶
共同成就無上佛道. 蓮因寺懺公男齋開示 提到三位善根善知識 慧山法師 果清律師 傳聞法師(妙通寺住持) 廣欽老和尚稱讚妙通寺傳聞法師 ★正月初四早晨
喚弟子傳聞及大眾佇立於殿外曬太陽
隨即又囑傳聞師於身旁坐下
並謂:「你可以了
他們(指大眾)還沒有。
」
http://www.amtbjls.org/Index.html震憾的事實 往生淨土的真實影片南無大慈大悲阿彌陀佛
佛說阿彌陀經《注音版》https://docs.google.com/open?id=0B4fizBe0OdVTRTF1RWxPenRRZDJZUGZLcjd3ZVR2UQ《佛說阿彌陀經淺釋》宣化老和尚講述http://www.drbachinese.org/online_reading/sutra_explanation/Amitabha/contents.htm
阿是指一個人或都沒改變做那件事的一個人。
彌是指完全、充滿或完全做到。
陀是指轉動陀螺。
佛是指已不是一般人或是能力很強的人或是可完全控制自己和陪伴自己和不受別人影響的人。
阿彌陀佛是指有個人能力很強已不是一般人了
他可以不受任何因素影響
而做好他該做的事。
http://tw.myblog.yahoo.com/zuozi62/article?mid=1
留言列表